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平顶山日报】检察深一度|精准监督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卫东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民事检察新路径纪实
时间:2025-04-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平顶山日报》2025年3月28日 第3版


检察深一度丨精准监督 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卫东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民事检察新路径纪实




民生之所望,检察之所向


民事检察作为检察机关“四大检察”职能之一,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以“检护民生"专项活动为牵引,做深做实民事检察,创新构建“支持起诉+执行监督+数字赋能"机制,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增进民生福祉。


支持起诉:为弱势群体撑起法律保护伞


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稳定。

“民事检察工作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京伟说。

为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将支持起诉作为“民生检察”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支持起诉+”多方联动工作机制。2024年4月,该院联合卫东区人民法院成立全市首家“民事支持起诉办案中心”,通过与司法局、妇联等部门搭建协作平台,聚焦农民工讨薪、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民生领域,整合法律援助、诉前调解等职能,为弱势群体提供“一站式"法律支持。

2024年8月,历经9年信访的李某某,在卫东区人民检察院的支持起诉下,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2015年,李某某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李某某房子依协议被拆,房子建好安置时却没有李某某的。从此,李某某走上了上访路。

后来,李某某通过卫东区人民检察院法治宣传,得知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检察院。此案被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受理后,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多次到涉案企业走访调查沟通,最后支持李某某起诉。在支持起诉中,卫东区人民检察院积极为李某某协调法律援助律师。

“支持起诉不能就案办案,更要多想一步多做一分。”案件胜诉后,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卫东区人民检察院依托“支持起诉中心”,对该案进行跟踪,使该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打造彰显司法温度的支持起诉卫东检察名片,卫东区人民检察院以支持起诉为抓手,通过“调查+调解+执行”全链条监督,破解弱势群体维权难题,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更强生命力。


监督执行:法检合力破解“执行难”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民事司法实践的难题。

2023年4月,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在全市率先与法院协商建立“民事执行监督与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构建民事执行监督新模式,全力构筑有效配合、互相尊重、和谐有序的法检关系,共同破解执行难题。

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在落实省、市案件信息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与区人民法院完善民事执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法检“两长”工作会商和专门联系人制度。先后召开法检“两长”联席会7次,开展信息交换20余次,交换信息1000余条,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8件,参与法院专项执行活动3次,协调移送拒执犯罪线索6案6人,初步实现法检执行信息共享、工作协同,探索实践了以实时监督促全程监督的方式、方法,受到上级肯定。

“检察院是监督我们的,您不信的话可以去问问检察官。”在卫东区人民法院,这是执行法官经常对当事人讲的一句话。对检察机关来说,民事执行监督与协作机制是以实时监督促进全程监督的尝试;对法院来说,该机制是以工作协同提升执行质效的探索;而群众体验到的是对合法权益更有力的保障,以及更多的司法人文关怀。

2024年初,卫东区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依托执行监督与协作机制,注意到一起“异常”的民间借贷纠纷一一申请执行人常某追讨30万元借款长达5年未果,案件历经三次恢复执行,且第二次执行过程中查询到被执行人葛某财付通交易记录中存在大量收支记录,但最终法院仍以“被执行人无财产”为由终结本次执行。

“一边是高额消费,一边是‘无财产可执行’,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发现葛某近四年财付通账户交易明细,其单笔超千元支出累计278笔、总额92.6万元;且每次法院查封财产前,其账户资金便迅速清零,葛某明显具备履行能力但恶意转移财产,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最终,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向法院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强化依法履职,同时将被执行人葛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及当事人合法权益。

此案件的成功监督,是卫东区人民检察院破解“执难”问题的生动写照。通过主动筛查终结执行案件,依托数据比对锁定被执行人的异常高额消费,精准戳穿“老赖”的伪装,不仅为当事人挽回了合法权益,更以“刑民协同”打破被执行人侥幸心理,实现“监督一案、治理一片”的监督效果。2024年,卫东区人民检察院执行监督与协作工作机制在全市推广,相关做法得到省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工作经验被《检察日报》刊发报道。


数据赋能:推进民事检察提质增效


数字化时代,数据赋能成为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抓手。

通过大数据分析,检察机关能够及时发现民事审判和执行中的违法问题,并采取相应监督措施。”卫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谭辉说。

2024年1月15日,卫东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抓取一条涉嫌套取住房公积金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线索。

原告张某华起诉被告张某钧未偿还借款6万元,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张某钧限期还款。因张某钧未履行生效判决,法院于2022年4月强制执行其住房公积金账户资金6万元,并转至张某华账户。经调取原审卷宗、银行流水及微信聊天记录,卫东区人民检察院查明,此案件存在快审快执等虚假诉讼案件要素特征,且张某华在执行款项到账当日即向张某钩转账6万元,与“借款未还”的诉讼主张明显矛盾,涉嫌虚构借贷关系,通过虚假诉讼套取张某钩名下住房公积金。

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要求依法撤销原判并纠正错误执行行为,同时将此虚假诉讼线索移交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张某华、张某钧涉嫌虚假诉讼案立案侦查。

“数据赋能为民事检察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提升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吴京伟说,卫东区人民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通过积极应用大数据模型技术精准抓取案件线索,锁定案件裁判执行周期异常、资金闭环流转等关键特征,突破传统“被动受案”局限,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同步启动民事生效裁判监督与刑事犯罪线索移送程序,形成“民事纠错+刑事追责’双向治理模式,精准打击虚假诉讼犯罪,有效维护国家利益。2024年以来,该院运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大数据监督平台监督模型8个,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7件。

支持起诉、监督执行和数据赋能三大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吴京伟表示,卫东区人民检察院将紧扣市人民检察院“提质充能,实干争先”工作主题,深化改革创新,聚焦主麦主业,找准民事检察履职切入点、着力点,以更多真招、实招提升民事检察工作实绩实效,以高质效民事检察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来源:平顶山日报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矿工路94号
电话:0375-3965082 邮编:467000 邮箱:pdswdqjcybgs@qq.com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